前不久,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以乒联官网发布的方式,抛出了他的取消单项世乒赛的想法,引起了各方的议论。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的卡利尔-阿尔-默罕纳迪,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国乒主力梁靖崑、王楚钦、许昕也几乎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发微博表示了对乒联新改革的支持。 笔者一开始对取消单项世乒赛是持反对意见的,现在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国际乒联与国乒之间既然有这么多的谅解与互动, 两者完全可以携手起来,将未来乒联希望打造的四大满贯公开赛,与单项世乒赛有机结合,创造双赢的局面。
乒联频发改革招数似将军国乒
包括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内,是非常希望进行乒乓球的深度职业化改革的,相信绝大多数一线球员也是这样的心情,只要有乒超的年份一线国手的收入就有相当的保障,哪怕是那些名气不是很大,但实力不俗的球员,能在乒超打上主力,那三个月的联赛下来可以说收入不菲。刘国梁曾对未来市场化、职业化大幅度打造新乒超有过设想,甚至张继科迄今都没宣布正式退役,也被大家认为是等待国乒的乒超深度改革的召唤。
然而国乒的最高战略目标还是奥运,刘国梁和国乒本来打算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就开始动手如何深化乒超改革的事情,但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东京奥运会推迟到明年。现在国乒还处于备战、待命状态,奥运这根弦丝毫不敢松。但世界体坛的发展告诉我们,乒乓球这项运动也确实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其实乒乓球从1999年起,一直都在国际乒联领导下进行各种改革,但市场化、商业化的深度改革迄今还没有。这届国际乒联的领导班子,今年提出在2021赛季开始效仿职业网球打造乒乓球的四大满贯公开赛,以期待收到预期的商业效果和收益,彻底打开乒乓球职业化的大门。
乒乓球商业化改革,是应该完全由国际乒联来主导?还是国乒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论如何改革,首先还是要看现实条件和改革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影响如何。现在乒乓球最大的球迷群体在中国,最大的乒乓球市场也在中国,乒乓球职业化改革必须首先照顾到现有球迷群体和基础的愿望和关注度。
至于乒联这招希望取消单项世乒赛的“将军”一招,国乒肯定是需要做出应对。
冠军是个宝,争来的才香
现在国际乒联的领导班子注意到,如果让国乒以外的外协会球员拿到大赛冠军,那影响力就比国乒老是包揽冠军大多了,就会引起更多的更广泛的关注度。2016年女乒世界杯,国际乒联在丁宁、刘诗雯连续意外退赛的情况下,利用“邀请制”的规则,将名额让给德国的索尔佳、中国台北的郑怡静,最终16岁的日本00后小将平野美宇夺冠,可以说这个世界单打冠军是乒联有意打造出来的。
但实际上,平野美宇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却是在2017年4月的无锡,她在当时的亚锦赛上连续战胜丁宁、朱雨玲、陈梦,拿到了含金量更高的单打冠军。在2016年以后到现在,能实现在中国队主力参赛的情况下,也能挣到单打冠军的球员,只有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张本智和。
国际乒联取消单项世乒赛的初衷,就是想在政策上维护明年即将退出的单项四大满贯公开赛的含金量。两年一届的单项世乒赛,几乎冠军一直在被中国队包揽,如直接取消单项世乒赛,两年内就有八次争夺大满贯冠军的机会。这样一来,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张本智和夺冠的可能性就将在理论上大大提升。
乒乓球暂时难达网球大满贯高度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相信不论任何人看到我这篇稿件,是否认同我这篇稿件的观点,首先这一点大家应该有共识——即使明年国际乒联顺利推出四大满贯公开赛,也难以立即达到网球四大满贯公开赛的规模和影响力。
网球的职业化程度很高,一年内几乎每周都有职业赛事,搞得一些低级别的青少年赛事只能见缝插针安排赛程。四大满贯公开赛,一般都是两周的赛程。网球的四大满贯赛事影响力很大赛事组织很成熟,的确需要两周才搞得下来。未来的乒乓球是大满贯公开赛,如果先只考虑单打的话,一周的时间搞完一个比赛完全足够了。
通过过去国际乒联20多年搞巡回赛、公开赛、挑战赛的经验看,似乎与单项世乒赛也没有太大的冲突,至少从赛程密度和比赛强度上,应该这个道理。那么取消单项世乒赛的想法,就显得有点舍本逐末。
国乒面对国际乒联历届主席的各种改革措施和手段,一项都是采取隐忍以及尽量积极配合的态度。这次这个事情出来后,都是我们网友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国乒从来没有从官方角度站出来反对。相反,梁靖崑、王楚钦、许昕等名将公开发微博支持国际乒联改革的举动,也说明国乒依然在尽力寻找合作共赢的渠道,希望与国际乒联合作探讨这项运动商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笔者以为,未来将推出的乒乓球四大满贯公开赛,既然在目前乒乓球项目的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很高的商业化预期,完全可以与单项世乒赛实施对接。比如,以后普通公开赛、奥运会的种子签表还是按乒联世界排名来排列,而两年一届的单项世乒赛完全可以按两年一个周期内的八站大满贯赛事的积分来排列,这样一来将单项世乒赛打造成乒乓球领域含金量最高的金满贯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