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奥运上的马术又不如蒙古马术了

说到蒙古国,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骑在马背上的国家”

飞驰的骏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仿佛已经跃然眼前。

不过,这个在我们潜意识中“马上功夫”了得的民族,却从未获得过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冠军。

即便是我国的优秀马术选手华天,也并非来自于内蒙,与蒙古更是毫无关系。

中国马术选手华天

为何我们印象中的“马术高手”,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就失去了魔力呢?

术业有专攻

这一切,都要从规则说起。

在马背上闪转腾挪、张弓射箭,是蒙古骑手的看家本领。

展开全文

其表演过程中的视觉冲击力,以及表演的节奏感与动作张力都是令人叹为观止之处。

而奥运会所呈现的西方马术恰恰相反,骑手在马背上动作越少越好,就像我们常说的——“less is more”

尤其是盛装舞步的比赛,骑手好似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这就让小朋友有很多问号了,这奖牌究竟是发给骑手还是发给马匹的呢?

如果说蒙古骑术考验的是骑手在马匹上的平衡能力, 那么西方马术则更多地注重骑手对于马匹的驾驭能力,比赛的难度更体现在人对马的控制能力上。

以盛装舞步为例,能够让马跟着音乐踏起步点就已经不容易了。

何况还要完成快步、慢步、橫步等多种步伐,甚至连过程中对马的肩、腰和四肢都有详细要求。

而骑手还不可以有任何辅助动作,甚至连发声都是会被判罚。

所以看上去的“不作为”,其实正是骑手“解题”的难度所在。

不是他们不想动,是真的不能动。

骑手是心里苦,但还不能说。

这种无作为的方式,难度也丝毫不比蒙古马术用马鞭、缰绳驾驭马匹低。

使用马鞭驾驭马匹

如果说,盛装舞步跟蒙古马术类型不同,没有可比较之处。那么场地障碍赛则体现骑手对马的驾驭能力,可与蒙古马术一较高低。

不过蒙古马术依然没能闪亮奥运,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奥运会上,骑手需要与马匹高度融合,“人马合一”的跨越水沟、矮墙、棚栏等十几处障碍。

况且这十几处障碍还是随机组合,无论骑手与马匹如何训练,都只能在赛场上随机应变。

一旦马匹有两次拒跳,无论之前跨过了多少,也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