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非议、争吵从来就未曾停止过,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2020中超注定将是中国足球历史发展长河中值得深刻回味的一个赛季。
2020中超大幕已经落下。因为疫情而被摁下了“暂停键”的联赛,在艰难中重启,成为有史以来最晚开赛的一个赛季。三个多月转瞬即逝,似乎给这场联赛又摁下了“快进键”,虽然非议、争吵从来就未曾停止过,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2020中超注定将是中国足球历史发展长河中值得深刻回味的一个赛季。
“圆满!”如果用最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已经结束的2020中超联赛,恐怕没有比这两个字更合适和贴切的了。当我们在大谈欧美足坛、近邻韩日足坛如何确保联赛正常运行时,不能抛开中国整个社会对于疫情的态度以及有别于他国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就像中超联赛何时能重启的问题上,中国足协乃至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根本就不可能左右,但是,从7月初获得正式批复、同意联赛重启后,中国足协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顺利让联赛成功画上句号,这其中所有的付出与努力,恐怕只有亲历者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虽然全封闭状态下开赛,各方都颇有微词,但在疫情下,几乎没有一个联赛不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导致相关场次不得不被迫延期。可唯独中超联赛,在历时110多天的比赛中,没有传出过一个疑似或确诊病例,这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统计数据显示,中超联赛第一阶段期间,苏州赛区方面累计核酸检测11轮、共检测10931人次,抗体检测2轮、共检测1877人次;大连赛区方面核酸检测共计12089人次,球队共计检测10次、计4421人次,工作人员及保障人员共检测11轮,共计7512人次,其他人员检测156人次。至第二阶段,苏州赛区累计检测核酸4843人次,大连赛区核酸检测共计5921人次,球队检测8轮次、共计2110人次,工作人员及保障人员共检测5轮次、计3732人次,其他人员检测79人次。所有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
也正因为此,中超联赛没有受疫情影响到任何场次的比赛。仅就这一点来说,相比之下,伤病增加、比赛中的各种纠纷与争议等等,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至联赛后期,球迷也陆续回到现场观战,极大调动了球员的激情。在最后的冠亚军决赛两回合比赛中,分别有6673人、9386人进入现场观战,上座率堪称“世界之最”,即便是像近邻韩日,联赛最多也就只允许进入20%或30%,而一度曾经爆满的越南本国联赛,随着疫情的复发,也全面限制了球迷入场观战。相比欧洲五大联赛、欧冠联赛、欧国联以及南美洲世界杯预选赛等各种赛事依然在空场情况下展开,中超联赛其实已经为中国在全球防疫抗疫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因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足协直言“要学习中超的复赛经验”并非恭维。尽管中国足协拒绝为今年的中超联赛完赛进行评分,但如果满分为10分的话,打上9分甚至更高并不为过。
当然,就中超复赛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肯定还有需要进一步修正与改进之处。由于采用赛会制的方式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复赛,在中国职业联赛自1994年登场以来还是第一次,在球员的伤病增加、场地的使用频繁程度影响草坪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比赛质量,而且新闻媒体采访等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为了能够确保赛事的成功完赛,甚至像亚足联主办的亚冠联赛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这其实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此举可行。尽管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已经明确表示,不排除明年继续采用类似的方式来完成中超联赛,但是,根据今年办赛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情况,足协方面已经在考虑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赛制与赛程。
当我们在总结今年的中超联赛时,不能忘却联赛尚未开启时,众多三级职业俱乐部纷纷宣布退出、破产。过去10年,中国足球在资本的推动上,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烧钱阶段”。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疫情,原本就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职业俱乐部受背后母公司的影响,在经营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而,从经营角度来说,中超联赛迎来了最佳的调整良机,从上半年中国足协推出的一系列“减薪”、“降薪”举措,到最后选择赛会制复赛,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帮助各职业俱乐部有效控制成本、“去泡沫化”。
很多人反对赛会制方式,除了竞赛本身之外,给出的一个理由就是不利于俱乐部经营,因为在现阶段的职业联赛中,各俱乐部收入来源的一个很关键性项目就是主场门票收入,像广州恒大、北京国安等这些上座率相对较高的俱乐部,一个赛季在门票方面的收入可以达到5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如今采用赛会制,各俱乐部在这方面的收入直接变成了“0”。
但是,如果采用主客场制的话,恐怕不能仅仅考虑门票收入的问题。因除了像河南建业有自己的体育场之外,绝大多数俱乐部都是租用球场,每个赛季光租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高的超过百万元人民币,少的也达3、40万元人民币左右。此外还需要支付安保费用,最多也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最高的来计算,仅这两项,一个赛季15个主场就需要支付差不多3000万元人民币。
至于客场比赛,一场比赛按照出行50人计算,往返机票一人以1500元计,一个客场就是75000元,15个客场差不多120万元人民币左右。部分俱乐部则有可能超过150万元。此外,按照“前二后一”的惯例,各队前往客场涉及到住宿与餐食问题,哪怕是按照最低食宿600元人民币计算,一个客场差不多为10万元左右,一个赛季15个客场则是150万元人民币。于是,累加起来,差不多一个赛季客场比赛耗费500万元人民币属于正常情况。
再加上主场时的食宿安排,一家中超俱乐部很容易就突破400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抛开俱乐部支付的薪资,另外一个支出就是比赛的奖金。以恒大俱乐部往年数据为主,赢一场300万元,去年共赢了20场,光这笔支出就超过6000万元。当然,如果是中小俱乐部,或许数字将至少减半,但相应地门票收入肯定也大幅度下降。
今年由于采取赛会制,各队确实少了门票收入,可其他各种支出也大幅度减少。尽管苏州赛区和大连赛区进行比赛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场租费,但因为中国足协出面与地方政府统一协商,场均费用之低廉可以用“便宜到令人发指”来形容。考虑到从球队驻地到赛场距离较远,苏州赛区还安排了特别的交通管制措施,保证球队准时、准点、不受阻碍地抵达赛场和回到酒店。当然,交通管制措施也同样是在当地政府部门统一协调下展开,而且所有的车辆也是由后勤部门统一负责协调,最后统一结算,然后由各队均摊,但这种大批量的采购价格肯定比正常的市场价要便宜很多。
再以食宿为例。大连赛区和苏州赛区专门为参赛队提供了下榻的五星级酒店。以苏州为例,赛区酒店总共有700多间房间,中国足协统一协调,租用了其中的550个房间,分配给每家俱乐部60个房间,如果某俱乐部另有需求,则自己需要单独另外付费,每晚的价格有可能会超过足协与赛区酒店商谈的统一价。但是,赛区酒店为配合足协顺利完赛,多出的房间并未对外销售,不允许其他客人入住,也没有向足协收取任何费用。据了解,不管苏州赛区还是大连赛区,每个房间的价格均价在500元人民币,这其实已经大大低于市场价格。
由于是统一协调,酒店内的所有各种设施全部都免费无偿向参赛队开放。为满足各队不同的需求,酒店方面还专门根据各队提出的需求,临时进行了添置,进而尽可能为各队提供便利。至于饮食标准,拟定为每人每天250元,但整个赛事期间,没有一家俱乐部抱怨吃得不好。至于有球队希望集体换个口味、去酒店内的其他餐厅,则属于自行消费。据初略统计,整个联赛期间,一家俱乐部在食宿方面的开销在450万元以内,这比正常联赛期间仅进行15个客场比赛的食宿费用还低。
而由于赛程压缩,整个赛季才20轮比赛,不少俱乐部在奖金方面也有明显调整,这其实也是帮着中超俱乐部在疫情下节约了支出。以恒大为例,今年联赛单场赢球奖金额度从去年的300万元下调至200万元人民币,全年才赢球14场,总支出为2800万元,仅这一项,今年就节省下几千万元人民币。而其他俱乐部也同样大幅度减少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