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青岛举行的2020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女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辽宁浩沙队选手王简嘉禾以15分45秒5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一举打破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
这个成绩也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领先了当场比赛的第二名近29秒。此前该项目的亚洲纪录也是由王简嘉禾自己保持。
然而有些尴尬的是,预赛结束后,王简嘉禾透露自己的体能测试分数不高,预计进不去决赛——此次比赛规定,预赛成绩前16名选手中,取体能成绩前八名选手进入决赛。体能成绩相同,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进入决赛。
据了解,体能测试的项目包括30米冲刺、引体向上、卧推、深蹲、3000米跑等10个项目。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强化体能的要求,近期不管是游泳,还是田径、排球、羽毛球等多项国内大赛,都使用了这一套体能测试方法,并且体测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
一位资深游泳教练称,脚踝对游泳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游泳选手平时一直要压脚,就是要踝关节韧带拉松压软。这和田径运动员的硬劲是截然不同的,且肌肉类型也不同。以前游泳选手练跑步是不需要计算时间的,慢跑是练内力。
将“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和竞技成绩挂钩的规则,已经在这次比赛中引发争议。
此前,其中余贺新以21秒79打破了宁泽涛保持的男子5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女子100米仰泳比赛,傅园慧以59秒48的佳绩排名第一,不仅达到奥运A标,而且是预赛中唯一游进1分钟大关的选手。
然而,根据本次比赛的“竞赛办法”,预赛前16名运动员根据体能得分排序,体能竞赛排名前8的运动员进入决赛,如体能成绩相同,以游泳成绩优异者列前。而余贺新、傅园慧和于静瑶三人,即使在各自项目预赛中排名第一,依然还是被这一“办法”挡在决赛大门之外。
傅园慧赛后说道:“两年没有游到过这样的成绩了,今年第一枪整体感觉还可以,比去年有进步,自己一直练的很辛苦,技术和心态方面都比较好。”不过与此同时,她却早做好了无缘决赛的心理准备。“我在所有运动员的体能测试中都是排在中下,我本身体能特别特别差,来之前一直在恶补体能,进步其实已经挺大的了,但依然还是进不了决赛。”从组委会发布的体能测试结果来看,傅园慧倒是很有些“自知之明”,她的五项测试仅得到26分,排在16名选手的第11位,比第一名的山东选手杨一凡足足少了20分。
之前傅园慧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也有跑步的一天。
赛后接受采访时,打破纪录的王简嘉禾称,之所以预赛就拼尽全力,是因为“体能那边我的分数不是太高,还是希望预赛游出一个好成绩。”
“体能我们也不是说不重视,只是觉得体能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吧,这一次比赛以体能来定前八名,还是稍微欠缺了一点。”
“我们毕竟是水上项目,陆上项目不是很擅长。像跑步运动员不可能来水里游得特别好,同样的道理,游泳运动员也不可能陆上每个项目特别好。”
体能大比武不仅给这些游泳运动员增加了许多压力,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也有多位田径名将遭遇了相同的烦恼。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成绩公示,巩立姣选择了弃权,苏炳添因伤无法出战,其他因没迈过体能门槛的名将也不在少数,如男子100米名将徐海洋,女子跳远名将陆敏佳、男子三级跳远奥运会季军董斌等人。针对这一情况,几位田径教练曾一致表示,“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
对于体能测试决定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做法,你觉得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