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几乎占了我生命的全部,我喜欢这个事业,这辈子是离不开泳池了。”
“只要让我在泳池边多留一天,我就赚了一天……我宁愿开心地倒在泳池边,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数着时钟一分一秒,郁闷等死。”
“为中国游泳奉献,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中国游泳功勋教练徐国义的人生即燃烧,他为热爱而燃烧,他因奉献而无悔。
“国义把游泳印在了生命里,刻在了血脉里”
徐国义好钻研、敢创新,执教26年来以工匠精神锤炼游泳技术,点亮通往最高领奖台的路途。他谦逊低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严于律己,是队员们眼中有梦想、有激情而又十分严厉的教练,也是正直、善良的“徐爸爸”。他培养了奥运冠军叶诗文、中国男子仰泳首个世界冠军徐嘉余,以及陈慧佳、李朱濠、朱梦惠、柳雅欣等众多游泳名将。不忘初心、执著追求、无私奉献是他的生命底色,牢记使命、为国争光是他的生命最强音。
“国义把游泳印在了生命里,刻在了血脉里。”徐国义的妻子、同为国家游泳队教练的楼霞如是说。在徐国义的好兄弟、国家游泳队教练王爱民看来:“国义的工作状态是没有边界、没有时空限制的。一天24小时他都处在工作的状态,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训练、钻研技术。”王爱民的眼中,徐国义是个善良、谦逊低调、大气、讲义气、做事认真又细心,非常睿智和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对游泳事业执著、热爱,对朋友真挚,身边的人都深受感染。“国义为热爱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是他的情怀和执着以及高尚的人格支撑了他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圈里人说到国义时,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彰显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心情沉重地惋惜道:“徐国义的去世是我国和我省游泳事业的重大损失。徐国义有着远大的理想,始终保持永攀高峰的精气神。他视游泳事业为生命,喜欢潜心钻研训练,在研究技术方面特别痴迷,走在了行业最前沿。徐国义的身上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诠释了作为优秀教练的高尚情怀。他说过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但他是一个好教练、好老师,一生潜心钻研、忘我工作,为国家游泳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奋斗一生。”
徐国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成就,为中国游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丰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游泳最需要他的时候,徐国义教练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怀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学习榜样、继承遗志。徐国义教练的优良品质,使他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执着追求的榜样,始终把为国争光视做自己最高的人生理想,以扎扎实实的工匠精神,一辈子只为做好游泳这一件事;他又是无私奉献的榜样,以忘我的精神不懈奋斗,为了‘国之大义’甘愿自我牺牲,为中国游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还是科学求实的榜样,他带的运动员,不但成材率高,而且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的成功率也高,这是科学训练、求真务实、因材施教的结果。”周继红期望中国游泳界能够将徐国义的优秀品质与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徐国义教练的未竟事业,我们必须继承下来、替他完成。现在,中国游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他的那种品质和精神,需要像他那样高尚、像他那样奋斗,需要像他那样的视野和境界。同样,现在的中国游泳也比以往时候更需要以优异的成绩、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去完成他的遗愿和未竟的事业。我相信在他的榜样感召下、在他的精神激励下,中国游泳运动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感觉我还可以,我又回来了”
1970年徐国义出生在浙江宁波,12岁时进入浙江省队,成为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以混合泳为主项的徐国义曾获得全国第三名。那时中国游泳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他还游不过国外的女运动员。如今中国游泳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坚持技术优先的徐国义摸索出了世界领先的游泳技术。他带领叶诗文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斩获女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两枚金牌,并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然而就在2015年底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关键时刻,正在昆明带队员进行高原训练的徐国义因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去医院就诊,那时大家还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感冒。一张脑部核磁检查片子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徐国义默默回到北京接受了开颅手术,多发性的脑部肿瘤让他的病情达到了4级。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楼霞回忆起曾经的种种,几度哽咽:“第一次手术完清醒后他第一句话就问,‘队员在昆明是谁在带啊?他们的身体情况、训练情况怎么样?如果不行训练要调整一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队员们,根本没有在乎自己的病情。”
那时徐国义和楼霞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因为根据以往的病例,像徐国义这种情况的病人一般的生存期最多只有一年半到两年。最让徐国义放心不下的还是运动员们,他们对于徐国义和楼霞来说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徐国义带他们训练,更教他们做人,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不负青春。“他们选择了我,我就要有担当,要对他们负责。我是用情在带他们,他们比以前更自律、懂事,更能接受艰苦的训练。我也会严格要求他们要自律、要积极向上,为自己在美好的年华里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希望他们都能不负青春!”
徐国义操心着孩子们的一切,却不要孩子们为他担心。病情有多严重,情况有多危急,孩子们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不想影响他们的备战。要强的他也不希望孩子们看到他病重软弱的样子。手术前后孩子们提出的探望要求,都被他拒绝了。孩子们在病床旁挂上了加油打气的标语,也都在他的要求下摘掉了,因为他怕看到这些标语会伤心落泪。
2015年12月底做完手术,转年的4月初徐国义就飞到广州,看孩子们的奥运会预选赛。不到5个月的时间,徐国义便回到了训练一线。一切又回到以往的节奏,只是他的头上多了一顶挡住伤疤的棒球帽。当他再一次走进游泳馆时,他感慨着:“我感觉我还可以,我又回来了。”尽管坚守训练一线对于徐国义来说是精力与心力的双重挑战,但他说训练场上的教练员一定要有激情。他认定的就要以身作则做到,“训练中教练员要有气场、有气势,就是喊个‘预备起’都要用洪亮的声音,进了训练场,我就要精神抖擞、满腔热血引导他们往前走。”泳池边徐国义洪亮的声音,他在陆上给队员们讲解技术时丰富的肢体动作,都印刻在了王爱民和同事们的脑海中。
楼霞形容徐国义一进入游泳馆就像脱缰的野马,没人能够管得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健康。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游泳,只要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干一天我陪他一天。”就这样,楼霞一如既往默默支持着徐国义的事业,只是“日常工作”多了一项每天监督徐国义按时吃药,因为他自己总忘。楼霞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曾经在2010年做过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但为了支持徐国义的事业,她个人的事情全部自己来做,徐国义生活中的事事无巨细也都由她一手操办,她不想让徐国义为生活的琐碎分心,要让他专注在训练、比赛中。在楼霞悉心的照顾下,徐国义一天比一天恢复得好,这也让他有了奔赴里约奥运会赛场的念头。
从杭州飞到里约需要辗转多地,一路上要奔波30多个小时,再加上时差,徐嘉余这样的大小伙子都吃不消。而徐国义毅然前往,他要在现场为孩子们加油打气。最终里约奥运会上徐国义执教的7名队员全部游进决赛,徐嘉余在100米仰泳决赛中以0.34秒的微弱劣势摘得银牌,实现了中国男子仰泳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对此,徐国义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遗憾,他总想如果自己没有生病耽误训练,也许结果会不同。
徐国义没有让遗憾延续。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徐嘉余成功摘得100米仰泳金牌,成为中国男子仰泳首个世界冠军,为中国游泳书写了新的华丽篇章。当徐嘉余把金牌挂在徐国义脖子上时,徐国义和弟子紧紧相拥,笑得灿烂。
“他希望在大家面前永远是坚强、积极、健康的形象”
徐嘉余曾和徐国义说要一起比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同事们也都还想着要与徐国义继续在东京奥运会上并肩战斗,就当大家都认为徐国义能够康复时,2019年光州世锦赛前夕,徐国义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世锦赛前在美国外训时他就表现出来一些症状,但并不明显,回到北京复查发现肿瘤复发,7月初住院进行了微创手术。”楼霞回忆说,“这次手术对他的记忆力有些影响。当时手术醒来时他冲着我说,‘你200米一定要达标。’他把我当成了队员,我当时都听傻了,愣在那里。他变得健忘,但唯独记住的还是游泳。”对于这一切,备战世锦赛的孩子们依旧“一无所知”。“我们都是瞒着队员的,怕影响他们世锦赛的发挥,就只是跟他们说去治疗一下,治好了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