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王励勤42岁的生日,可能这几年才喜欢乒乓球的朋友对他有些陌生。王励勤正式从国家队退役才6年,从15岁到36岁,王励勤为国乒征战21年。在稍微有点段位的球迷群里,都知道王励勤是国乒男线老的“三驾马车”,王励勤生涯最遗憾的就是雅典奥运会,男单半决赛他奉命让球给队友王皓,但王皓却在决赛里意外输给柳承敏丢冠。王励勤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了自己,职业生涯没能拿到奥运单打金牌,但这正体现了王励勤的无私与伟大,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他职业生涯的评价。
现在一说到让球,就有很多网友气不打一处来,认为只要让球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甚至还将一位到日本打球、亚运会决赛赢球后大叫哟西的国乒旧将奉为反对让球的旗帜性人物。但让球的事情从来都不应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个人的角度说也非常考验道德、胸怀以及涵养。不能说队友接受安排让球给你你就心安理得接受,要你关键时候根据全队外战策略需要让球,就像杀猪一样大喊大叫冤枉?
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基本概念,乒乓球之所以是国球,是因为乒乓球在中国是属于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乒乓球比赛两人隔台对打,最多双打就是两对选手隔台对打,好像更像个人项目。但国球长盛不衰60多年,靠的就是集体作战团队精神。而现在让很多网友深恶痛绝的“让球”,其实绝大部分是在外战前发生的,国乒安排让球是希望用最好的兵力和相对最有把握的方式去赢得外战。
1961年邱钟惠世乒赛决赛战胜高基安拿到第一个中国的乒乓球女子世界冠军,那之前的半决赛队友王健按照安排让球给邱钟惠,而且是贺老总点的兵。最终结果我们是拿到了女单冠军,说明贺老总有战略眼光。那时候国乒还很弱小,只是容国团在两年前的世乒赛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我们为举办那届世乒赛修建了工人体育馆,我们是非常需要女单夺冠这样的突破来振奋民族士气的。而且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做的选择,如果彻底真打,半决赛王健与邱钟惠大战三局,最终决赛获利的岂不是高基安?从兵法和策略上说也不合理。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乒坛还出现过一位令人尊敬的无冕英雄——张立,她世乒赛三次让球,特别是1975、1977年两次附送朝鲜女将朴英顺登上冠军领奖台,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名将郭跃华也连续两次在世乒赛决赛里让球。1977年伯明翰世乒赛男单冠军是日本的河野满亚军是郭跃华,1979年平壤世乒赛冠军是小野诚治亚军还是是郭跃华。而且这两届世乒赛男单的季军全是中国队球员,两名日本球员是被护送上冠军领奖台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乒乓球国手就是需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而紧接着的1981、1983年两届世乒赛,郭跃华两次决赛战胜蔡振华夺冠。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大家庭,但也是国乒内部争论让球是与否最激烈的一次世界大赛。当时女单半决赛的阵容是: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捷克的赫拉霍娃。为确保这块金牌万无一失,领导要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理由是她曾负于赫拉霍娃,而李惠芬之前跟赫拉霍娃战绩为五战五胜。但是没想到赫拉霍娃半决赛被小将小将陈静干掉,陈静最终以黑马姿态夺冠。从汉城回国后,焦志敏在机场宣布退役,并说出了八年受命让球五次的委屈,并宣布从此不从事任何有关乒乓球的工作。有委屈有无奈,大家都很同情,在那之后国乒对于大赛让球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次著名的让球事件也是有很多特定历史背景的。首先一条,为什么我们称王皓、王励勤、马琳为国乒男线的“三驾马车”,从积极的角度看三人能力都很突出,谁也占不到很大优势,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而客观地说三人都没能在巅峰期达到统治乒坛的高度,大赛都不太稳,这让教练组在关键时候难以放心。
王励勤在雅典奥运会前,已经在2001年大阪世乒赛上成就了自己第一个三大赛单打冠军。但2001年的男乒世界杯,王励勤决赛输给了萨姆索诺夫,那是王励勤唯一一次打进男乒世界杯决赛,最终他没有拿到过男乒世界杯冠军。马琳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也是遭遇大失败。那时候中国队最大的对手瓦尔德内尔刚做完手术休养了大半年时间,而且已经39岁了,但没想到男单1/8决赛马琳意外输给了老瓦,这直接打乱了国乒的卫冕计划。
当时的半决赛王励勤对王皓,柳承敏对瓦尔德内尔。按照赛前评估,柳承敏能打到半决赛争一块奖牌,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国乒认为半决赛大概率老瓦能赢柳承敏。而比赛赛程的安排,两名中国队球员之间的半决赛先打,国乒根据外战表现,认为王皓决赛打老瓦赢面更大,于是就安排了王励勤让球。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次应该说是国乒历史上首次大赛让球,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意外丢冠的一次——之前有过让非中国队的球员夺冠,那是国乒有意为之,这次则是计划罕见落空。
王励勤在2000年就与阎森拿到奥运会男双金牌,雅典奥运会后在2005、2007年又两次世乒赛男单夺冠。王励勤直到退役也没拿到男乒世界杯冠军,以及奥运会男单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那次应该是他距离奥运单打冠军最近的一次,只是那次为了国乒的整体利益,他让出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并不是说王励勤职业生涯少一块奥运单打金牌就因此失色很多,反而他这种大公无私、敢于在关键时为集体刻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精神也是很可贵的。
可能不同的人对让球还是有不同的理解和情绪倾向。笔者这里最后再说一句——如果国乒从成立起,就按照国外的模式全部让主力球员单打独斗,会是什么局面——至少这60多年我们不会那么强大,大赛冠军不会拿那么多,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弱小的,如不是站在国乒这个集体、这个巨人的肩上,没有全队的高水平训练氛围、科研情报力量,可能很多人都成不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