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座座和羽毛球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入手,寻找当年的故事,去遇见更多你想不到的惊喜。
今天我们走进的是2002年汤尤杯、2009年苏迪曼杯、2010年亚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8年、2019年总决赛的举办地—— 广州。
(粤式点心——图片来源广州旅游局)
美食之城、羊城、花城
“食在广州”流传世界,以粤菜为主的广州饮食早已名扬天下。来到广州,你可以不游览景点,但绝不可能不尝美食,因为你避不开、躲不过。
粤式核心:饮早茶
如果说在别的城市游玩时你是以景点为核心,用三餐去间隔,那在广州你就得反着来了。每天出门前,请先规划好今天的早餐、早午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分别吃什么、去哪里吃,然后再用景点和活动来填充,用步行来加速消化,以便用更饱满的状态和更多空间的胃部来迎接下一顿。
要数粤菜特色,“饮茶”自是代表。“饮茶”在粤语里似乎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动宾结构,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饮茶”就是去喝早茶,不会有广州人觉得仅是去讨一口茶喝。
若要列出所有早茶能吃到的点心,可能一页纸都数不完,在无数的选项中,广州人总有自己心仪的几个勾:虾饺、烧麦干蒸、蒜蓉蒸排骨、豆豉蒸凤爪、叉烧包、奶黄包、流沙包、蛋挞、肠粉、萝卜糕、马蹄糕……
粤式招牌:茶楼酒家
所谓“饮早茶”,哪里是早茶,它必然要延伸至早午餐甚至午餐。有调查显示,过半的广州人在饮早茶后不会吃午饭。如果你天赋异禀,在一轮又一轮的点心大战后还能吃得下午餐,那就去正宗的粤菜吧,名字带“茶楼”或“酒家”的就该是老字号嘞!点菜点什么?老火汤一盅、烧腊一例、小炒一例、油菜一例、再来一份煲仔饭,满足!如果人少,记得让服务员下“例牌”就好了,如果人多,可以升级成“中牌”或“大牌”。
下午茶多是吃甜品,放弃全国都有的网红奶茶吧,来糖水铺或者冰室尝尝吧。到了晚餐或宵夜,如果不想重复酒楼模式,可以四处探店,发掘那些在旧街深处的老店和晚上才会铺张到店外的大排档。
天河体育馆已经是羽坛大满贯球馆
粤式坐标:天河体育馆
什么?太撑?还是多走动走动吧!广州的核心旅游区域不算特别大,广州塔、白云山、越秀公园、沙面、二沙岛、陈家祠、珠江夜游等都是半小时地铁圈内,只有长隆乐园和动物园远一点。出行记得要错峰,尤其是坐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被誉为全国最挤的地铁线路之一,其中的体育西站更是全国站点人流量榜首。
对于体育迷而言,体育西站几乎代表了大半个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内的体育场是广州恒大足球队的主场,体育馆更是承载了新世纪以来羽毛球迷的众多回忆。2002年以来,广州先后举办了汤尤杯、苏迪曼杯、亚运会、世锦赛和总决赛,广州离羽坛大赛全满贯就仅差奥运会。
广东的羽毛球氛围极好,广州的球市更可称得上是火爆,球迷的观赛规模、热情和专业性绝对在前列。从汤尤杯到总决赛,广州筑起了一个又一个羽坛舞台,虽不能用羽坛全满贯来形容广州,但就已有的成绩而言,它足以媲美大满贯。
这一幕比比赛更珍贵
2002年汤尤杯:国羽一喜一忧
这一届汤尤杯是极为特殊的一届,因为它实行的是在羽毛球历史上仅试行了一年便被摒弃的发球得分五局三胜七分制,这亦是羽毛球历史上唯一一个使用该得分制的世界级大赛。
当时,汤杯和尤杯的决赛圈均只有八支队伍参加,它们被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小组头两名晋级至四强。以小组头名晋级汤杯半决赛后,中国队迎来老对手马来西亚队。一单夏煊泽经过70分钟苦战,击败了黄综翰,随后一双张军/王伟、二单鲍春来和二双张尉/陈其遒都未能获胜,中国队以1比3无缘决赛。在决赛里,击败了丹麦队晋级决赛的印尼队凭借三单老将叶诚万的建功,以3比2获胜,捧得汤姆斯杯。
虽然失意汤杯,但国羽在尤杯的表现出色。顺利出线后,中国队半决赛以3比0轻取中国香港队,晋级决赛,对手是经过五场苦战击败了黑马荷兰队的韩国队。决赛远非外界赛前预料的那般轻松,尤其是在首次参加尤杯就担任一单的周蜜爆冷落败后,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一双的对阵双方是高崚/黄穗和罗景民/李敬元,虽然是老对手,还是在0比1的情况下上场,但中国组合顶住了压力,以3比2险胜这一分。随后,二单龚睿那和二双杨维/黄楠雁顺利胜出,中国队第八度捧得尤伯杯。
2009年苏迪曼杯:卫冕近乎完美
时间来到2009年,广州迎来苏杯,这既是世界混合团体锦标赛,亦是一年之后亚运会的练兵。在广州,中国队以堪称完美的成绩实现苏杯三连冠。何以完美?因为一分未丢!
国羽在小组赛中以5比0分别击败英格兰队、日本队和印尼队,以小组第一身份杀进四强。半决赛面对马来西亚队,中国队的何汉斌/于洋拿下首分,随后林丹展现出一贯出色的团体赛状态,以两个21比16击败李宗伟。第三场男双,蔡赟/傅海峰面对劲敌古健杰/陈文宏顶住了压力,在决胜局以23比21胜出,帮助队伍零封对手,晋级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韩国队,中国队派出奇兵郑波/于洋,取得奇效,以2比0击败奥运冠军李龙大/李孝贞。随后,林丹和“风云”分别获胜,中国队以不丢一场的佳绩第七次捧起苏杯。与卫冕同喜的是,以王仪涵、王琳、马晋为代表的年轻小花开始在大赛上崭露头角,逐渐接班。
夺冠后的林丹与谢杏芳深情一吻
2010年亚运会:成就无限经典
这一届亚运会成就了无数经典,有林丹、陶菲克和李宗伟的三巨头齐聚,有又一次扣人心弦的“林李大战”,有以王适娴为代表的90后首次夺得大赛女单冠军,有临危受命的“百搭女孩”田卿破茧成蝶,亦有如蔡赟/傅海峰和张楠/赵芸蕾的遗憾。但细数下来,还是两枚团体赛金牌的诞生更令人记忆深刻。
赛前,由于中国澳门女队退赛,中国女队直接获得四强席位。这看似是好事,却是个陷阱,因为姑娘们将在没有任何正式比赛热身的情况下对阵当年的尤伯杯冠军韩国队。在全员严阵以待的状态下,尽管先后出现于洋腰伤、成淑被紧急替换和马晋肠胃不适、于洋重新回归等状况,中国女队还是展示出足够的底蕴。汪鑫先以2比0拿下裴延姝,随后于洋顶着腰伤和王晓理击败河贞恩/李敬元,王适娴以2比1战胜裴升熙,国羽成功报了在尤杯决赛输球的一箭之仇,亦顺利拿到决赛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