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世界排名前五的绝顶高手,大神中的大神!

本文为@逍遥游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欢迎更多球友在国球汇发表观点、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号:pingpang3333

很多球友都对自己在乒坛江湖中属于什么段位层级很感兴趣,为了有一个参照物,就从我们老家县城球馆的 大Boss说起吧。

大Boss的水平怎么说呢?说好不好、说差也不差,但绝对是小县城的冠军,纯业余、野路子出身, 右手直板,一手推挡出神入化,尤其擅长“甩腕弹推”,可谓一绝。

话说回来,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估计打不过他,键盘侠除外。

不是因为他的进攻多么犀利,防守多么稳固,而是—— 你打不穿他。虽然他的矛不利、盾不坚。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

《水浒传》中的镇关西,在遇到鲁智深之前,依然是镇关西。

在没有新的高手出现之前,大Boss一直是大Boss。

大Boss就好像江南七怪,看《射雕英雄传》的朋友们都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江南七怪武功平平。网上有句戏言说:柯镇恶,打架没赢过,装X没输过。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那是因为,你们的参照物太高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那是什么人物?世界排名前五的绝顶高手,大神中的大神!若以这类超一流大神为参照物,世间又有几个不是路人甲。

而江南七怪,曾合力击败淮阳帮的一百多条好汉,算下来,一人敌十。 这个战斗力,您确定很渣?

展开全文

闲言少叙,话说这年大Boss再一次拿到了县城的单打冠军,团体全取两分,一时风头无两。

一天,大Boss和大伙儿闲聊:你说,高手能有多厉害?

我说:高手就是,他发的球,你都接不住,你发的球,他基本上个个能抢攻。全台无死角,冲你没商量。

大Boss笑了:我发的球,他们也个个能抢攻?

我实话实说:你的球,确实角度刁,但是有点长。只要出台了,高手就能侧身拉你……

大家都围过来说笑,大Boss的水平,虽是赶不上专业队,一般业余的想赢他,怕是也难。

大Boss笑笑,未置可否。只是说:以后哪儿有高手,咱们也去会一会。

大家说,是是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谁怕谁呀!

后来,听说邻县来了个高手, 拿过市冠军,直板左推右攻打法,甚是了得。大家就撺掇大Boss和他较量一番。于是一群人,兴高采烈的出发了。

我没跟着一起去,第二天来到球馆想问问战况如何, 没见到大Boss,说是晚上喝酒,醉了。球友们自顾着练球,完全没有以前凯旋的兴奋劲儿。问昨天战况,没人回应。

过了大半个月,才知道原来大Boss败了,我说这也很正常啊。

球友说,输得惨, 有一局,得了鸭蛋。人家那步法,侧身拉完,扑正手,然后回来就是一记反手攻。啧啧。人家冠军说了,你们这么乱打,不行,要真想搞就正规练。

球友感叹道,哎,我这回算是没吃过猪肉,总算见过猪跑了!

后来得知,这位市冠军,也是业余选手出身,但是因为痴迷, 曾经到处请教过高手,每天坚持半专业训练,所以并不算是野路子。

一年后,本市搞了一次乒乓球大赛,大Boss和球友们当然组队参加了。那位打直板的市冠军也参加了,打进前十六。另外一位打横板的市冠军 (比赛每年都有,市冠军不只一位),一路过关斩将,打进决赛,遇到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你没看到啊,咱们这市里的一号,跟人家,那简直没法比,你一发球,别人就一板冲了;别人发球,你不是下网就是冒高。后来,人家都不进攻了,放高球让你打,你打的汗流浃背,人家跟玩似的,一个远台反拉,你又完了。” 看球回来的球友们,感叹不已。

后来听说, 那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不是本地人,来自山东,还没正式进入省队,这次是朋友邀请过来玩的。

再后来,本市的俱乐部渐渐多了,也有一些专业退役的高手来做教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新高手们逐渐取代了老冠军们的位置。

其中一个 某省队退役的选手,技术最为出众,横板两面弧圈,拉的飞起。一时间,打遍本地无敌手,每每出场,众人簇拥围观,耀眼如明星。人称No.1。

为倡导全民健身,市里举办了乒乓球交流赛,邀请了几位明星选手参赛,中场休息时,No.1作为本地的代表,和明星队的一位老将过过招,活跃现场气氛。

对攻,两人噼里啪啦,难分高下。

对拉,高下立现。

老将的弧圈球一板比一板转,一板比一板冲,如潮水一般排山倒海而来,No.1开始还能对付两板,逐渐勉力支持,左支右绌,最后对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放高球表演结束。

知名老将是佩尔森,当时已退役多年,年近五十。而省队退役的No.1,年仅二十出头。

以前在电视上看乒超比赛,总觉得那些不知名的选手很菜。直到后来听孩子教练说了这样一句话: 能上电视的,尤其是能站在乒超赛场上的,个个都是天才。都是各个省,最顶尖的。

孩子教练是七岁开始学球,半年后第一次参赛,拿到我们当地单打季军,后来一直是冠军。九岁开始到省级体校进行专业训练。同一批的几十人,最后仅有一位入选国家队。在省里,这位选手已经是最强者,但是在国家队,虽偶露峥嵘,却只是二线。可以想见,国家队主力该是怎样一种恐怖的存在。

国家队选手周雨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 在河南省时,大小冠军都是包揽,觉得自己很有天分,但是到了国家队,才知道了什么叫天分。

当我们坐在井底,看到的只是那一片小小的天空。

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人的眼界都是随着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真理无穷,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在乒乓江湖里,作为爱好者的我们,都是路人甲,但是在漫漫人生中,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努力站的更高一点,看的更远一点。

好了,今天的唠嗑告一段落,感谢各位,欢迎交流, 我是逍遥游,上次写的《练过六年的十二岁小孩,您确定打得过?》 受到了很多球友的关注,感谢各位捧场!

很多球友关注文中这位姓张的小少年后来怎样了,有没有走上专业道路?又或者这就是某国手小时候的故事?

比如球友@XU.J.C留言说,算一下年龄,二十年前12岁,张总的侄子,1988年左右出生,姓张的运动员还能有谁?细思恐极。

这位大神,您的脑回路实在清奇,在下佩服。借着今天这篇文章,咱们来分析一下,这12岁的少年是不是张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