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关注队长的公众号有些日子了,也曾起过要去厦门基地参加集训的念头,终是俗务太多,难以抽身。我原来踢过十几年足球,有些运动基础,后因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放弃足球。手术后改打羽毛球,跟着一些专业或半专业的球员练过球,这么多年来到哪里打球都可以上得了场,旁人外行看热闹的,觉得“这人练过球,有技术”,但我知道自己在技术方面粗糙的很,有很多疑问存于心间,无处追寻答案,也有很多球场上的死角- -某个位置的某种球总也处理不好。这些缺陷在比赛中就暴露出来,总拿不到自己希望达到的成绩,正是在这种心态下碰到了超氧网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
初识
进了班先准备教具,武汉正值封城,邮路不通,想尽办法得了几样,却不齐备,心想学球要这许多儿童玩具干啥?难不成我们还得从儿童拍学起?我报的第一个班是反手网前小技术,开门第一节课“握拍”对我这种老鸟而言问题不大,但已经开始体会到老师对精细之处的要求。
接着是手腕放松和发力,之前准备的教具扑克牌开始起作用了,用发牌模拟手腕的放松和小臂带动的感觉,这主意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效果可真不错。每天放两副牌在手边,想起来就发一下,体会手臂带动和放松手腕。接着是颠球,我保持有多年的颠球习惯,平时没事就在家里颠三五百个,心想这也不在话下。录了视频等老师答疑,没曾想一答疑出了问题,原来我颠球只用手指手腕的寸劲,小臂大臂是保持不动的,而课程要求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手指。好一个带动,让我一阵忙活,从只有手腕动到小臂带动再到大臂也加入进来,还要动作柔和,最后发力要集中。练了一两千个,好在平时颠球多,对球的控制没大问题,改了动作后也算是合格吧。
倾心
接下来是搓球,武汉封城不能外出活动,我早已在家中牵起绳子,每天搓球上千个。中间有个疑问,怎么能搓出既平又不往前走的球,我搓的球要么平却往前冲,要么贴网但是很高,我反复练习始终找不到这个平衡点。搓球课开始了,第一段要点中写到,手腕从左侧上方向右下方挥动,而我之前基本上是在球的正下方向前挥动,轨迹是垂直于网带的。我试了下斜着搓的轨迹,马上发现球是平的,也不往前冲了,只是略微向里走了一点。就这么简单,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我开始兴奋起来,这些技术上的细节不正是我想要而又苦寻不着的?看来这个班有干货。我开足马力加大了练习力度,从那时起,真正放下自我过去的技术,从头开始倾心学习。为了怕自己对文字要点的印象不够深刻,我拿起笔逐字逐句地抄下文字要点,这一下再不会遗漏什么细节了,要知道真正的技术可全在这些细节里。
煎熬
接下来的课是反手勾球,这个当然我也会。平拍贴球翻腕,当拿到较高点的时候,球质量是不错的,可在比赛中一旦被动点很低的时候,手腕翻不完全,回球要么高要么走得不够远,在网中间就过去了,容易被抓到。
我带着疑问开始学习这一课,队长视频中手腕动作非常小,几乎没有,要靠大臂回收,同时带动小臂向下,手腕则向后立起,三个部位同时动作,而且运动的轨迹各不相同,着实有难度。第一天我上午700下午600晚上300练了1600个,看视频夹肘动作非常明显,夹肘就说明小臂在用力。第二天我尝试将手腕锁住不动,先让大臂回收带动小臂,这时几乎打不到球了。我想是不是自己接球有问题,回头去练接球。接球动作,我平时颠球时一直在练,只是没有专门用反手拍面去接球,试了一下练了几百个没什么大问题。在练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用反手斜拍面去接了球后把球拿回来,大臂小臂的动作不就和勾球时的动作一样吗?只是手腕不对。继续尝试,第二天我练了两千个球,有几次为了改动作,完全打不到球了,内心很崩溃,冲着辛苦扔球的老婆发了火,摔拍说不练了,没那个本事做出队长视频中的动作,我还是改回老路子得了,反正我原本出球的质量也不差。最后晚上也没睡好,上了床眼一闭就开始想动作,想着想着就错过睡觉的点了。
说是不练了,第三天大早就起来摆好阵地,又练起来。我在群里不断与同学们交流,发现灵剑同学的动作做得很流畅,效果也不错,虽然与队长的动作规格上有差别,但既然学不会队长的动作,不妨先向他学习。于是把他的视频收藏起来反复看,练习一上午基本学会了,期间又积累了七八百个球。这时已经能够做到收大臂,带小臂带手腕,但贴不住球。中午给技术老师点评,老师说总体还行,顿时激动起来,午饭吃的啥菜都不知道了。下午晚上接着练。第三天收工,已经练习了5000多次,动作基本成型,只是贴不到很近。
悟道
第四天我再练2000多。四天之内我练习一个反手勾对角的动作7800次,基本上体会到大臂带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手指的感觉,动作摆拍出来问题不大,但突然某个球扔过来时不在熟悉的甜区立马露馅,又回到过去用手腕发力的老路上去了,看来要用正确的动作覆盖掉老动作,直到可以在高速对抗的球场上运用,仍旧路途遥远。
通过这四天的练球,我对“自己体会一下”这句超氧口头禅有了新的认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体会”就是边练边思考,只练不思考会迷失,做无用功;只思考,不练会流于空想。你练到500个有500个的体会,练到2000个有2000个的体会,练到1万个又有1万个的体会,边练边想才是真正的体会。兄弟姐妹们,拿起你们心爱的拍子去练习,去“再体会一下”吧。
思考
进这个班不虚此行,的确学到了真东西。从大的方向看,不论是组织形式,教学流程还是技术细节都非常好,从小的方面看,一个业余球员,在3~4天之内练成与队长一样的动作规格,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自忖算是勤奋的,四天之内练习了7000多个球,但是远未达到队长的动作规格,想来至少要积累到几万次,才有可能。在这过程中,经历了意志薄弱而气馁的时刻,后来看到群内灵剑同学的练习视频才燃起了希望之火,真的非常感谢他的无私分享。虽然他的动作比不上队长,但至少是短期内可以企及的目标。这也是超氧培训学习群的优势之处,让新学员能感受到阶段性的成长,大家会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最后希望超氧培训班越办越好,带给更多羽毛球爱好者真正的技术。
——11期学员 徐天
3月22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