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春节,
疫情束缚了每个人的脚步。
然而,正是这种难得的清闲,
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去咀嚼不曾细品的过去,
去思考即将到来的明天。
“上海台球”连续刊发
《风云半甲子而立三十年》,
向您展示上海台球30年发展
历程的记忆和往事。
让我们在历史的岁月中,
静待春暖花开。
1992
全国职工台球赛在沪举办
在连续举办五届上海职工台球大赛的基础上,1992年,上海又迎来了“海燕·铁合金杯”第三届全国职工台球大赛。
“海燕·铁合金杯”第三届全国职工台球大赛的主办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群体司,承办单位是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体育协会,来自广东、四川、湖北、福建、甘肃、江苏、云南、北京、山东等十余个省市的职工台球代表队到沪参赛。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是上海承办过的唯一一届全国职工台球大赛。1995年之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职工台球赛的主力军——大型国企纷纷陷入困境,职工台球赛也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15年,在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体育局、黄浦区总工会的共同推进下,首届“黄浦杯”上海职工台球赛应运而生,得到了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响应,有112支国企、民企、外企代表队参赛,呈现出东山再起,再创辉煌之势。
1993
上海市区、县、局台球比赛
1993年,上海市台球协会成立五周年,对台球市场的规范整合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上海台球运动迎来了一个春天。当年2月22日-25日,由上海市台球协会主办,国际电影院承办,虹口区文化局、乐乐台球制造厂协办举办的 “国际·乐乐杯” 上海市区、县、局台球比赛可以视为这个春天的象征,此后以区、县、局为主角的台球赛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上海台球的主流。
翻开一本本大多已泛黄的《秩序册》,南市区队、卢湾区队、闸北区队如今早已成为历史名词;冶金局、纺织局、机电局、轻工业局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四大金刚”,诉说着时代的风流。在诸多企业队中,大多都是上海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上钢三厂、上钢五厂、上钢十厂、上棉七厂、上海光学仪器厂、上染十厂、上海铁合金厂……
时过境迁,发展的脚步浩浩荡荡,昔日名噪一时的老牌国有企业,很多已经转制改制,有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当时的辉煌与贡献,上海台球更应该铭记这段火红的年代,正是它们为上世纪90年代上海台球的继往开来奏响了最强音。
1994
精英赛起承转合开启排名赛
自1987年5月上海市台球协会成立后,台球比赛承办单位主角是国有企业。冶金局、纺织局、机电一局、港务局、轻工业局都是排头兵,闸北区、长宁区、南市区台球协会相对处于配角地位。举办的比赛以斯诺克为主,比赛形式则以精英赛、大奖赛为主,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上海市区际联赛,最早是三区(闸北、长宁、杨浦),后来发展到七区(加上南市、浦东、静安、金山),还有南市区工人俱乐部连续六年举办的“南俱杯”上海市台球精英赛。
1994年5月,时任上海市台球协会常务副主席王肇基在市台球协会每月一次的竞赛工作例会上提出了创新赛事的要求。会议上,与会人员做了专题讨论,提议创办两项比赛,一项是1994年的斯诺克系列赛,一项是1995年的斯诺克让分赛。
当年10月8日,上海市斯诺克系列赛的首站比赛在普陀区曹家渡家具商厦开杆。此后,每一年的系列赛以5-10站不等的频率有序开展。从1999-2000赛季起,因上海有线电视台的参与支持,斯诺克系列赛更名为“有线杯”电视台球大奖赛,每个赛季8-10站,冠亚军决赛由上海有线电视台全程直播。有了上海有线电视台的参与,上海台球运动受众面迅速扩大,其进步和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